沈金荣:中国轮胎的竞争优势可能正在消失
3月22日,中策橡胶董事长沈金荣在2023中国橡胶年会上,对疫情结束后的中国轮胎行业进行了总结。他表示,疫情三年(2020年-2022年),中国轮胎行业经历了全球供应链大震荡、中国经济结构调整、俄乌冲突等事件,生存环境和生态链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。
在沈金荣看来,中国轮胎制造产业仍然面临着多重困境。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与下游的市场需求,共同对中国的轮胎制造进行了挤压。沈金荣在演讲中公开表达了自己的疑虑:“轮胎还需要在中国制造么?中国的综合优势在哪里?”他认为,在中国的轮胎企业(包括中国企业和在中国建厂的企业)已经积攒了几十年的全球竞争优势,或许正在消失。
环保政策对轮胎原材料的影响巨大。Tyrepress China了解到,中国轮胎产业正在失去传统的优势——炭黑。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轮胎企业不同,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中,中国轮胎制造所使用的炭黑来自煤焦油。随着中国对于环境和碳排放的调控,中国市场对于焦炭的使用量在下降。而作为焦炭的衍生产品,煤焦油产出受到影响,进而影响了轮胎制造企业的使用。
此外,SSBR橡胶的供应也需要引起中国轮胎产业的注意。沈金荣表示,随着轮胎需求的变化,中国轮胎企业对于SSBR橡胶的需求在较快提高。但是,在中国境内,这类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未能跟上市场的节奏。
在疫情期间,全球轮胎供应链不正常,中国轮胎靠外贸支撑住了微增长的发展速度。沈金荣认为,随着世界各国疫情结束,全球供应链已经逐步恢复,中国轮胎企业接下来对于国际市场的需求不能盲目乐观。
同时,全球轮胎市场周期性波动已进入下行区间。美国轮胎市场正在经历着下行。而中国国内轮胎市场的情况也不是特别乐观。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,以全钢子午线载重轮胎为代表的卡客车轮胎需求,也在快速下降。在沈金荣看来,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正在发生着变化,进而导致中国市场对于轮胎的需求大幅下降是不可逆的。
而对于中国轮胎制造企业来说,沈金荣认为,仍然存在产能严重过剩的现象。2022年,中国维持较高生产负荷的轮胎企业极少。据统计,全钢子午线轮胎平均开工率为64.6%,半钢子午线轮胎平均开工率为71.3%。
此外,沈金荣还着重谈到了成本快速上升的问题。2022年,中国轮胎行业的平均动力成本至少提升了20%。能源价格上涨对整个轮胎产业链都有影响。据悉,电价上涨对轮胎钢帘线制造企业造成的影响,要远高于轮胎制造商。而轮胎企业的人工成本、环保支出等,也都处于上升中。
(本文为Tyrepress China原创作品,未经授权擅自转载将承担法律责任)
Comments